長者擇保健品3考量需要安全費用

案例:

李太太剛邁入70大關,幾天前幾名聲稱是某公司代表的銷售人員前來向她推荐一種產品,說這種純草藥的產品已獲得衛生部批准及註冊,它的功效可以降血壓,降血糖,幫助緩解關節疼痛等,李太太想到老伴這些年來就是飽受這些困擾,就想嘗試下這產品,但這套產品價格不菲,大概需數千令吉,於是趁上街買菜時,順道轉去銀行提出3000大元準備購買。

她在銀行遇上黃太太,兩人談起此事,李太太才驚覺這是一個騙局,那所謂的產品已註冊云云,已經被證實是假冒,而且它根本沒有所謂的藥效,充其量只是一些普通藥物,早在數年前,這個集團也曾在另一處行騙,被揭發後才轉移碼頭來這裡行騙,而李太太差點就成為下一名受害者,簡直險過剃頭。

陳欣怡醫生(Tan Sing Yee)家庭醫學顧問

勿道聽途說了解自身所需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只要在電腦輸入健康二字,電腦熒幕上隨即就會出現五花八門的營養品,輔助品或保健品,這也是我在政府診所最常被病患詢問的熱門問題,10人中有9人必問,當中1人已買保健品,但選擇保健品或營養品之前,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從而了解有否這需要或必要。

以下是選擇保健品的3步驟:

1)問自己:“這是我需要的嗎”是否因為我在日常飲食中無法攝取到身體所需的營養,所以必須吃輔助品抑或這是朋友或廣告介紹的呢先釐清選擇營養品或保健品的目的再做決定,而不是人云亦云,或輕信沒有根據的介紹而花錢來受罪。

2)問自己:“我所選擇的營養品,保健品或輔助品安全嗎”千萬別陷入迷思,以為純天然,草本或是有機之類的產品就一定安全,這是錯誤的想法,古今中外已揭發多種草本植物會造成中毒,比如馬兜鈴酸。此外這類保健品亦可能與長期服食藥物產生化學作用,甚至副作用等,因此既然要選用它就不能忽視,必須深入去學習,去了解其科學研究成分以及會出現哪些效果等,而長者更應該學習及掌握好正確的保健知識,而不是道聽途說或一知半解。

3)問自己:“我所選擇輔助品是我經濟能力所負擔得起嗎”抑或有其他選項呢要知道輔助品的效果絕不是一兩天就見效,它需要服用一段長時間後才能見效,這當中包括了不少的時間與金錢,必須謹慎看待。

以鈣質而言,每個人一天必須攝取至少1000毫克的分量,如果是牛奶就必須有2杯分量,若無法喝下2杯牛奶,那還能通過哪些方法來攝取呢?這都必須去考量。再來是維生素d,除了在飲食方面,以馬來西亞的天氣,只需出去曬15分鐘至30分鐘已足矣,但是否有做到呢?還有維生素乙群亦是可從飲食中攝取,比如穀類,牛奶及雞蛋等,可是有否攝取足夠呢?這一切都是必須去計算及規劃。

和醫生商討免補身不成反傷身
在釐清上述的疑惑後,一定要與主治醫生商討是否有這必要,以免出現“補身不成反傷身”的局面。

通常那些在日常飲食中無法攝取到足夠營養的一群,即無法吃太多蔬菜,無法喝太多牛奶等,以體質較弱的長者為多,他們比一般體質健康的長者需要更多的蛋白質來幫助肌肉增長,無奈的是健康狀況已不允許他們吃更多雞肉,豆腐或牛奶等,因此針對這類長者,醫生一般上不會反對他們選用營養輔助品,前提是必須做到對症下藥,避免花了錢卻沒有效,最糟是影響了健康。

胃容量小每口都得“斤斤計較”
談及銀髮族健康必然免不了保健品,尤其是最愛補的華裔,其實最好的營養就是來自日常飲食,但若是因種種因素而無法在日常飲食中攝取或攝取不足營養,那選用有品質及適合自己的保健品確實是值得推薦的方法之一,惟必須與醫生商討,畢竟每個人的體質與健康不同,所需的保健品或輔助品也因人而異。

就以補充鈣質的牛奶而言,對於不愛喝牛奶的長者,一天要喝完一杯的分量已難如登天,更遑論是每天必須兩杯,因此選用有添加鈣質配方的輔助品就是解決方案。

另外一點就是食物的選擇權,與其選擇多而營養不足的食物,不如選擇高營養密度食物,一個簡單的說法,選擇喝咖啡不如換成牛奶加咖啡,或者想吃路邊零食如炸香蕉,不妨換去吃炸豆腐。

要記住人的胃就這麼大,特別是長者的胃容量更小,要他們保持與年輕人同樣的食量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們的每一餐每一道食物都必須做到“斤斤計較“,把每一口食物進行規劃,確保所享用的食物是自己身體健康所需的;若能做到這點,他們是沒必要選用保健品,要記住,保健品的主要對像是那些無法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到所需營養的人。

黃金族大腸癌檢測必做
健康檢驗亦是確保銀髮族健康的重要一環,一般政府診所常見有血壓,血糖以及癌症檢驗等,而對於華裔長者,我會鼓勵進行大腸癌檢驗,這是因為華裔患有大腸癌的機率遠比其他種族高。

在馬來西亞50歲以上患有大腸癌的男女機率是10%,但華裔則是12%,因此從中年踏入黃金歲月的男女最好是進行大腸癌的檢驗,確保可做到防範於未然,至於乳癌或肺癌等檢驗則需視個人健康以及生活習慣而定。

另一點銀髮族與年輕人在見醫生時不同之處是前者絕非單一病症,通常是好幾種相關的症狀同時出現,比如消化不好,糖尿病,高血壓,睡眠不足,關節疼痛及便秘等,因此通過健康檢驗可以讓醫生更清楚掌握這名長者的身體狀況。

長者憂鬱症常伴隨其病
很多人對於憂鬱症存有誤解,以為只有入世未深的年輕人或者是過於沉迷某些事物的人才是憂鬱症高危群,甚至有些人會把憂鬱症患者視為無法承受壓力,殊不知早已經歷人生大起大落的的銀髮族卻是憂鬱症最常找上的一群,特別是已經有慢性疾病的長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遠比年輕人還要高。另外女長者,獨居,喪偶或低經濟條件的長者也是憂鬱症高風險一族。

一般人在踏入老年時,除非在年輕至中年時有照顧好健康,否則通常會伴隨一些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等。根據資料,一名有糖尿病的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沒有患病的人已高出10%至20%,以此類推的話,有糖尿病的長者也比沒有患病的長者更容易患憂鬱症,即有憂鬱症的長者通常伴隨是其他疾病,而年輕人則只是單一憂鬱症,也因此醫生在開藥時必須顧及這點及多番考量。

與年輕人較為顯著的憂鬱症狀如無法集中精神,很傷心,沒有胃口或無法入眠等,屬於直接表達性,可是長者在初期憂鬱症的症狀卻往往被很多人所忽略,以過往的案例可看出,當一名長者以各種理由不斷申訴全身疼痛,腸胃不好,頭痛,很累,睡眠不足及食慾不振等,就要考量到他是否為初期憂鬱症。此外,頻密或在非預約時間內“堅持”要見醫生的長者,亦是長者憂鬱症的初期症狀之一,必須謹慎看待。

培養愛好勿有厭世心態
不過要強調一點,並非有上述所提及症狀的長者就一定是與憂鬱症有關,反之有些長者因為在退休後一下子失去生活重心,比如曾是公司高層或老闆,或是圍繞家庭孩子的家庭主婦,但在退下崗位及孩子成家立業後,頓時覺得無所事事,亦可能會出現上述症狀,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去考察。

對於經常申訴無所事事的長者,我的建議是培養本身的愛好,比如旅遊或是跳舞等,一來可以讓生活過得充實,二來也能綻放生命的色彩,千萬不要讓自己有“厭世”心態,覺得自己只是在等日子而已。

總的來說,至理名言“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放眼古今中外都可以,銀髮族固然因為年紀已大而無法像年輕人活力十足,但他們的人生閱歷,睿智等都是家庭瑰寶,若是伴隨健康的體魄,那必然是家庭最大的福氣。 ”

長者保健品2問
補多不一定好
體虛者或更適合
問1:銀髮族是否就一定要吃保健品才能獲得所需營養呢?
答:不一定,一名健康的長者是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100%所需的營養,如蛋白質,膳食纖維,鈣質等,而無須通過保健品來“進補”,至於那些需要通過保健品或輔助品來攝取所需營養的長者,通常是身體較虛弱,無法從飲食中攝取到所需營養,因此選擇保健品或輔助品是不二之選,但必須先確定所選擇的產品是符合自己所需的,這也是我常對長者說的話。

問2:為何有人說吃多保健品會適得其反呢?
答:保健品補多不一定就是好,過多的營養不只浪費金錢,甚至會造成對腎臟的負擔及傷害,得不償失。

文章來源:
2018-09-03 星洲日報 醫識力 何建興 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