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承得/搬回槟城老家不是为养老,而是想要尽孝

傅承得于2015年倦鸟知返,回到槟城,希望能经常陪伴和孝顺妈妈邱素端。

周末上午,傅承得成人书法班准时开课。

书法课室位于槟岛新港某住宅区的居民协会会所里,“冠病疫情暴发后,就把在商场租赁的经典学堂收了,行动管制令结束,才找到这地方开班,目前只有书法班有实体课,经典课还是线上教学。”他轻描淡写地说道。

傅承得51岁开始学书法,练出一手好字,也享受书法带来的宁静境界。

那是一座筑了红砖矮围篱的平房,前门贴了一张宣纸,写着“傅承得书法班”,推门而入,里面几张桌子拼成一张大长桌,傅承得居中端坐,头顶上有一台手机正在做视讯直播,原来是线下线上同步上课,总共十多位学员,聚精会神地观摩老师一笔一划示范临摹。

傅承得除了讲书法,偶尔也穿插历史典故,或是分享文房知识,把课上得趣味横生,气氛活跃。和多年前豪气干云气场强大的“傅老”比较,眼前的“傅老师”明显多了一分亲和力,眉宇间也多了一分安适自在。

学生聚精会神,近距离观摩傅承得老师示范临摹

打乒乓锻炼反应能力
上课时,隔壁不时传来球类撞击墙壁的声音,偶尔夹带一两声吆喝,原来墙后就是乒乓室,高手重板扣杀的威力穿透到墙的这一边来了。傅承得笑着告知他也常在隔壁打乒乓,“一个星期3天,打乐龄球,不在乎球技和输赢,纯粹是为了流流汗!”

他侃侃而谈:“其实我最喜欢打羽球,但一方面场地不方便,一方面羽球对我现在这个年龄来说太激烈,所以转向打乒乓。在吉隆坡那些年,忙工作,忙应酬,几乎没有运动,人老了,反应比较慢,刚回来槟城,有几次无缘无故跌倒,其中一次,明明看到前面有铁链,告诉自己要跨过去,但就是跨不过去,一只脚勾到铁链,扑倒在地,所以警惕自己必须运动。打乒乓的好处是锻炼反应能力,球来了,几乎没有时间想,马上就得挥拍,日后哪天再跌倒,也会马上反应,作出防护。”

为防老,51岁开始写书法
打乒乓是为了防老,写书法也是。

“我51岁才学书法,学书法有个很简单的理由──防老,希望老了不要没事可做,只剩下看电视,至少有一点精神寄托。”他的另一个精神寄托是阅读,“我长期都有阅读的习惯,2009年开始教经典后,每次开课前,都会把整部经典从头到尾温习一遍,相关方面的书籍也会找来重读。此外也看一些比较轻松的书,最近常看的是科普类书籍。”

他坦言自己打从年轻就开始“学养老”,“在职场上观察长辈的表现,有两件事让我警惕──年老了,不要倚老卖老和重复。前者来自自我中心,后者因为生命内容的贫乏,所以同样的一件事,讲了又讲,被年轻人嫌啰嗦。”

希望自己老而能动,老而有用
谈到养老,他希望自己能做到以下几件事:

“一、老而能动,老而有用。能动包括走动和运动,有用包括能为家庭和社会做点事。此外,人最害怕的,其实是失去自理的能力。要靠别人照顾自己,不仅自己辛苦,也辛苦身边的人。

二、老而有伴。这个‘伴’,可以是家人或朋友,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寄托,例如宗教、阅读、书画,乃至宠物和花草等。三、老而能戒。孔子说‘君子有三戒’,第三戒是‘及其老也,戒之在得’。‘戒’是小心警惕,包括饮食和言行,应该戒口的时候就得戒口,不要乱吃,还有就是说话要小心。‘得’是贪得,即欲望要减少,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整天想要这个想要那个,那就太难了。”

最后是老而能学,“我妈妈偶尔还会从电视烹饪节目上学煮新菜式,我的经典或书法课也常有长辈参加,书法课有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他们都有书法自学基础,但都‘学然后知不足’,老了还能继续学习,一则不知‘老之将至’,一则表示未来还有希望。我也如此自勉。活到老,学到老。”

在槟岛生活的这些年,傅承得经常居家不出,日常活动范围在住家5公里内,“除了跟少数老同学偶尔有联络之外,很少出门,几乎变成老宅男了!”他笑着自嘲,下一秒,语气笃定地说道:“不再到处跑了啦,在吉隆坡30年已经跑得够多了,现在宁可多留点时间,看看书,写写字,跟家人相处。”

向姐弟学习如何孝顺妈妈
傅承得从1987年开始在吉隆坡生活,2015年才倦鸟知返,回家,不是为了养老,而是想要尽孝。

“在吉隆坡的那些年,我是不孝子,只顾拼搏事业,养家活口,甚少关怀妈妈,尽孝之事都交给我的姐弟。”他幽幽地说。2009年他开始导读儒、道经典,每当读到《论语》孔子谈孝道,心中总是万般感触。“总不能整天叫别人孝顺,但自己却没有做到,想到人生几何,惭愧之情油然而生,所以毅然决然搬回槟城。我想,克尽孝道我是做不到了,至少希望能经常陪伴妈妈,也向姐弟学习如何孝顺她。”

1965年,在槟城植物园拍的家庭合照。(傅承得提供)
2015年10月31日为妈妈80华诞宴请亲友,傅承得姐弟提前一天带着妈妈,重回50年前的同一地点同一株树下拍照。(傅承得提供)

86岁妈妈,身体硬朗爱漂亮
傅承得的母亲名叫邱素端,今年86岁,身体依然硬朗,每天天未亮,就和朋友在公园练香功,然后去巴刹买菜,再到咖啡店喝杯“咖啡乌少糖”,吃碗福建面或云吞面。更叫人钦羡的是她还能在住家5公里范围内开车,视力良好,走路健步如飞。

“我刚回来时,有一次和弟弟、弟妇带她去亚依淡巴刹买菜,她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差点跟不上,走路真的有够快!”想起自己喘嘘嘘追着母亲跑的样子,傅承得忍俊不禁。

傅妈妈也是一个爱漂亮的妈妈,和傅妈妈见面前,她的儿子就悄悄告诉我们:“她很照顾自己的形象,昨天还特地去做头发,穿得漂漂亮亮!”确是如此,有四分之一娘惹血统的傅妈妈肌肤白皙,一头白发银闪闪,发量丰盈,脸上化淡妆,看起来精神,也让人看着舒服。

从旧照片中所见,她年轻时爱作娘惹打扮,穿收腰刺绣长衫,脚踩珠子鞋,典雅动人。问是否有留着这些美丽的娘惹服时,她摇摇头,叹了口气:“孩子小的时候,我没有钱买衣服给他们,就把自己的衣服剪开,重新裁过,给他们做衣服。”

走过辛苦年代,所幸孩子都孝顺懂事
说起往事,傅妈妈慢慢红了眼睛,几度哽咽,不时拭泪。

说起当小贩的那一段往事,邱素端几度哽咽,不时拭泪。

在她小时候,父亲曾经有3间咸鱼店,二战后全被炸毁,一无所有,家里手足又多,所以她小学一年级没念完就辍学,帮家里饲养家畜,长大一点就当工厂和家庭女工,分担家计。嫁入傅家后,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但没几年家道就中落,为了养家糊口,她放下“少奶奶”的身分,帮人洗衣服、打家庭工,后来转做小贩,在槟城升旗山脚的东京茶室卖“叻沙”。

家道中落前,虽然家里衣食无忧,但习惯了劳动的她不时会做些糕点,或用塑胶绳编织手提袋拿去卖,赚点零用,所以她从来就不是坐在家里翘起脚不做事的少奶奶,但小贩这份工作和一家子的生活负担,还是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傅妈妈眉头紧蹙,仿佛说的是昨天的事:“做小贩很辛苦,早上吃一碗面、喝一杯咖啡乌垫肚子,就去开档。一开档就没有时间吃饭,经常饿过头,饿过头就不饿了,什么都吃不下。晚上回到家,做家务,准备明天的材料,睡一个小时,又要起身准备开档。”

40岁那年,她偷偷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如今这张照片被84岁的她拿在手里,仔细端详:“拍照看起来比较胖,其实那时候最瘦,一直吃不下,以为活不久了,就去拍了这张相片。”相中人面容姣好,心里虽然愁肠百结,但仍打起精神,对着镜头嫣然一笑,以为这笑颜会是自己留在人间最后的温柔。

傅承得手上拿的是妈妈40岁那年拍的照片,邱素端如今是苦尽甘来,终于能享清福了。

生活虽苦,但4个孩子懂事孝顺,让她深深欣慰,并告诉自己咬紧牙关,再苦都要撑过去。

“他们会帮我切黄瓜、切黄梨、洗碗、捧餐,每个傍晚,四姐弟轮流帮我看档,让我回家冲凉吃饭,有一次大女儿还在档口晕倒,幸好有人帮忙。”说着,心里又揪着疼,又是默默拭泪。

每天早出晚归,没有时间督促孩子读书,但仍不忘对孩子耳提面命:“生在大家庭很辛苦,自己要会想,要努力读书,要听父母的话。可能孩子知道我辛苦,所以都有听进去。”

当小贩落下接触性皮肤炎
1980年,傅承得到台湾上大学,人在异乡,心里却念着母亲,几乎每个星期都会给妈妈写信;这件事,他说自己已经忘记了,但傅妈妈却记得清清楚楚。“他每次写信回来,都跟我说,妈妈,你要每天笑,要快乐一点。我不识字,是侄女读给我听的,他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侄女也会念给我听,他写妈妈的故事,我听了很感动,很安慰。”

她希望儿子念完书就回国,所以傅承得台大中文系一毕业,就回来槟城教书。傅妈妈仍继续当小贩,直到每个孩子都安稳就业,才把档口收了,算一算,前后一共18年。

只是,档口收了,接触性皮肤炎却如影相随,纠缠不去。

傅妈妈摊开双手,絮絮叨叨地:“卖叻沙的时候手就痛了,因为常常泡水,洗这个洗那个。”接触性皮肤炎又叫主妇手,病因是双手经常沾水和接触化学洁净剂,令皮脂膜变得脆弱,初期皮肤会泛红发痒,接着就脱皮龟裂,手上满是血泡,痛彻心扉。“手痛就搽药,但没有用啊,一碰水就发作。药搽多了,皮都薄了,现在搽什么都没有用,只能尽量不要碰水。”

凑近看,只见皮肤粗糙脱屑,微微泛红,指腹上有裂口,指纹几乎看不见,呈现蜡样光泽。这满布沧桑的双手,如此脆弱,却又如此伟大。

邱素端满布沧桑的双手,如此脆弱,却又如此伟大。

妈妈当小贩的那一年,傅承得9岁,回想当年,他歉疚地笑道:“我是比较任性的孩子,偶尔会偷懒,不像我弟,他从小就懂得为妈妈着想,会主动去帮忙。我在台北读书那几年,是我妈最辛苦的时期,两个姐姐在外工作,都是我弟在陪她。”

目前四姐弟中,“大姐住在马六甲,每年回槟几趟探亲,每周给妈妈打两次电话闲聊家常,二姐和二弟则常伴妈妈左右,妈妈与二弟同住,二姐也住在同一花园,女人家的事由二姐包办,那是细心的工作。”

二弟在傅承得心目中是“第二十五孝”,“他是非常难得的一个孝子,既敬顺妈妈,也非常懂妈妈的心,知道妈妈在想什么。”

妈妈煮的菜永远最好吃
傅妈妈本身会煮、也爱煮,所以吃东西很挑,爱吃榴梿,偶尔小酌怡情,几乎没有戒口。“我弟若带妈妈上某家餐馆,一定是和弟妇先去试菜,确定合乎妈妈的胃口,才带她去。当年妈妈裹粽制年饼,都是我弟帮忙记录订单和派送。他也长期带妈妈去练真气功并陪着她练,妈妈老当益壮,二弟居功不少。”他由衷地说道。

傅妈妈不当小贩后并没清闲下来,端午节就裹粽子卖,一裹就是千多两千颗,农历新年则做年饼,同样供不应求。但这些都是体力活,她七十多岁后,孩子就不让她辛苦操劳了。

下厨是傅妈妈最大的兴趣,傅承得莞尔笑道:“她在这方面非常挑剔,厨房是她的圣地,别人不能随便碰,你顶多可以帮她洗碗,我两个姐姐顶多能帮她切菜。我们不反对她煮,但是她的手不能碰水,一碰水就疼痛不堪,所以这两三年我不让她煮了,现在她只是偶尔煮一两道菜而已。”

最近两三年,孩子也不让她裹粽子了。他慨然笑道:“现在想吃也没得吃。我二姐非常珍惜妈妈裹的粽子,放在冰格里,一整年都舍不得吃!”

他像自说自话,喃喃说道:“妈妈煮的菜永远是最好吃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妈妈煮的从来都是孩子最喜欢吃的,她是专为你而煮,从小到大你喜欢的口味,她都一清二楚,所以她煮的菜一定是最好吃!”

傅妈妈裹给孩子的粽子就有4种不同的口味,“我大姐怕吃肥肉,裹给她的就少放五花肉,我爱吃肥肉,裹给我的就放两块五花肉,再来还有不同的口味,有的重一点,有的淡一点,完全是为我们度身订做。”

在妈妈身边的这些年,他也发现,讨妈妈开心其实很简单,“只要赞她的菜好吃,她就很高兴,这一点我要跟我弟学,只要是妈妈煮的菜,他都会赞美,还有我二姐,她把妈妈的十多道食谱都记下来了!”

只要孩子健康平安就好
谈起儿孙就开心得合不拢嘴的傅妈妈,她的心愿也简单得很,她说,只要孩子健康平安,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出门有贵人,她就别无所求了。

邱素端:孩子健康平安,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出门有贵人帮忙,我就很开心,没有要求了。

傅爸爸于1990年去世后,傅妈妈成了家庭的精神支柱,“身为子女的我们,希望妈妈健康快乐,让我们能够长长久久的尽孝。”这是傅承得的心愿。

没有问题孩子和问题学生,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老师
2009年,傅承得开始导读儒、道经典,撷取古圣先贤的智慧,作为人生的指南,对于孝道,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问他孝顺可以教、可以学吗?他斩钉截铁地说:“当然可以,《论语》、《孝经》都教我们怎样孝顺,不过前提是,先要真诚,懂得感恩。如果不真诚,不懂得感恩,再怎么教都没有用。再来,就是如何把孝心表现得恰到好处。这些都可以学习,包括用心去了解父母的喜好,多跟他们沟通,多做符合他们愿望的事情。”

说到社会上种种不良风气,他如是表示:“我通常不会马上把不好的风气归咎于社会,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如果孩子不孝顺,你要先问──当初他的父母是怎样教的。不管是言教还是身教,身为父母,你是怎样教你的孩子?看到负面的社会新闻,很多人会同情父母,骂孩子不孝,但我认为也应该问问父母,当年他们是怎样教孩子的。是不是当初自己也不孝顺?或是不重视教育?重点还是父母如何以身作则。”

“出问题的首先不是社会,而是家庭,是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人。父母亲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个人喜好,都会影响孩子,因为孩子都看在眼里。”

“我常说,没有问题孩子和问题学生,只有问题父母和问题老师。”他语重心长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