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彬:勿让独自扛下责任 家庭照顾者需有人援助

(八打灵再也8日讯)马来西亚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主席吴碧彬医生强调,家庭照顾者的工作不易,不能让他们独自扛下所有责任,他们需要有人互相援助和支持。 也是我国安宁疗护推手的吴碧彬医生提醒,照顾者也不能将心事和烦恼埋在心里,应要及时求助,向他人反映困境,或许能因此获得有经验者的帮助。 她说,当被照顾者过世,部分照顾者会感到生活失去重心,所以照顾者生活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和社交,同时也需照顾自身的身心状态。 欧芙伶(中)以家庭照顾者的身分,与观众分享她与母亲的故事;而吴碧彬医生(右)则分享照顾老人的方法和沟通。左为曾毓林。 生活上常练习“四道”她强调,道谢、道爱、道歉、道别,这四道要常常练习在生活上,那么生命走到临终的时候,也能平静对待。 “首先要学会‘道谢’,很多照顾临终病人者都会有很多的后悔和内疚,但要肯定自己的付出,要跟自己道谢;许多人不善于表达爱,甚至会有病人要过世了,工作人员请孩子与病人道谢、道爱、道别,他们都很抗拒,所以要练习道爱。” “不要太自责,做错事情就让事情过去,没有人是没有做错的,所以道歉了之后,也原谅自己;而不只是老人会死亡,年轻人也会,所以也要练习道别。” 吴碧彬医生日前在富贵集团“生命咖啡馆”系列之“当病痛侵袭,爱与安宁何去何从?”讲座会上,如是指出。该场讲座是由星洲日报《活力副刊》协助统筹,也是“生命咖啡馆”系列中的第一场户外活动,首场在八打灵再也佛光山滴水坊举办,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曾毓林主持。 部份观众与分享者合照,场面温馨。 欧芙伶照顾失智症母亲另一名分享人是暖心作家欧芙伶,她曾是家庭照顾者,照顾年迈的母亲超过10年,直到母亲终老。她说,患有失智症的母亲经常会有幻觉,常说看到有穿花衣服的人在屋外徘徊,有时会以为有老虎、有蛇,还是发生火灾。 “母亲的记忆好像停留在过去战乱的年代,夜夜难以安眠,经常会把家人叫醒。” 欧芙伶庆幸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两名女儿也愿意一起帮忙照顾,包括处理大小便和洗澡等事情。母亲也从一开始只让欧芙伶帮忙洗澡,到慢慢能接受让孙女帮忙。 欧芙伶的母亲于去年过世,享年95岁。她坦言,迄今还无法走出母亲过世的哀恸,偶尔会感到内疚,觉得自己没有做好,甚至连女儿也说,自从外婆过世后,她就像生活失去了重心一样。

常妙法师/长照一幕,有感于心!

病房众生相当病房自动门开启,你是第一张床第一位我所见到的院友。见你五官清秀、蓄着短发,一个乳白色的气切管在你的颈部套着。你目不转睛、微张着口、安然不动的望着天花板。怜悯之心油然而生。 无奈,只能与你擦身而过。跟随着义工的脚步,前往探访长期卧床的阿嫲。病房走道,一眼望尽,无一院友是坐着的,几乎都是平躺。此时,除了我们的脚步声及护理人员为院友抽痰所发出“咻咻咻”的痰声之外,可说是阒无人声了。 走道转弯处,就是阿嫲的病床了。眼前的阿嫲已是耄耋之年,瘦骨嶙峋,四肢挛缩的躺着。义工说,十多年前,阿嫲在浴室跌倒后,医生嘱咐,日后必须有人料理照顾阿嫲的生活起居,不能再跌倒了!而身边的儿女,有的比阿嫲提早移民他方世界,有的没有体力来照顾她;儿孙有各自的家庭与生活,更甭说照顾了!经家庭会议讨论后,只好将阿嫲送进长照中心照顾。 此时,义工俯身在阿嫲耳边,提高嗓子的说:“阿嫲,我带了马来西亚的常妙法师来为您诵经祝福。您要好好念佛,不要再受苦了!身体坏了,不要眷恋它,换个新的身体!”希望您早日离苦得乐!(真好!义工把我想讲的话给讲完了!)说完,与义工讽诵《心经》一遍,接着简短佛法开示及阿嫲这一生为了这个家、为了3个儿女,无怨无悔、任劳任怨的付出与奉献,给予肯定赞叹,并带领义工为阿嫲做“四道人生——道爱、道谢、道歉、道别”。之后,义工为阿嫲轻抚按摩,我则随机探望其他院友。 在这里,每一位院友,几乎都是“气切”者;每一张病床旁都设有一台血氧检测仪或负压吸痰装置或吸氧机。 在这里,每一位院友,因长期卧床导致肌肉严重萎缩,有的手关节内翻畸形、有的四肢卷曲、有的双手环抱膝盖、有的骨瘦如柴、有的面黄肌瘦等,无有意识的躺着…… 在这里,每一位院友,早已失去吃喝拉撒睡的本能,依赖药物,以及护理人员定时定量的给予鼻胃管喂食,以维持生命。 在这里,日以继夜的守护着每一位院友的,不再是健康时期的亲情、友情或爱情,而是“无情”的鼻胃管、导尿管、生命维持器、吸氧机等,直到生命的音符戛然而止。 病房凄怆景象,令人惆怅。这时,在旁义工提醒,探访时间已过。我们带着沉重的脚步离开病房。 学会放手VS抢救到底走出医院,回到寺院,病房一幕,挥之不去。回想起,母亲在急诊室刹那间的断气;父亲心脏病猝死;一些癌症患者最后那一口难断的气;信众、亲友意外中的告别,疫情、灾难中的离去,脑瘫儿、渐冻人、植物人、慢性疾病中病殁等等不同的“死亡回顾”时,感恩这些已故菩萨们的化身,他们现身说法,以身示教,让我更贴近末期患者心中的死亡认知。其实,许多有虔诚宗教信仰的末期患者,他们对死亡并不觉得害怕、恐惧,而能坦然面对。病了,把身体交给医生,把心交给信仰,只要活着的一天,还有一口呼吸在,以感恩心珍惜生命,直到生命终点。 相反的,一些无宗教信仰或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家人,他们却对“爱与孝”持错误认知,认为“只要有得救,为何要放弃?我们又不是负担不起医药费?只要活着一天,多看一眼也好!救到底!”因而选择日新月异的医疗科技,对不可逆转的疾病,把“命”救活,却忽略了“整体生命的品质与尊严”。 个案中,曾有家属带着悔恨、忏愧的心分享说:“虽然婆婆有说临终时,不要任何急救,但是儿女心中对于婆婆的爱与不舍,最终还是把婆婆的命给救活了!然而,看到婆婆必须依赖氧气机、不能讲话、嗜睡、手脚被绑的独自躺在病床,我们看了心里非常难过,早知如此,为何不放手让婆婆安详的走?她老人家,多活一天是多受苦一天,我们愧疚感,更是一天比一天的增加啊!” 诸如此类个案,不断在医院及家庭中上演。若能临命终时,狭隘思绪中的“爱与孝”转化为“学会放手”,让临终者“身心灵平安”的往生,家属才能“心安的过活”,才是“真爱与大孝”的体现,生死两相安的圆满。 鉴于个案关怀的经验,我早已预立遗嘱交代普明师兄及家人。倘若突发事故,福寿已尽,命已无法挽救或疾病已无药可医,请不要加诸任何管子在我身上,让我病得有尊严,有尊严的活着,直到最后一口气,依然是那么的自然与平静。这就是给予我最美好的祝福! 倘若我的福寿未尽,病榻缠绵,凡事都需要别人的照顾时,请对我多一份关心、多一份耐心,不要勉强我一定要吃;道友探访时,请记得面带笑容,分享佛法点滴、陪伴念佛、读经;探访结束时,请不要对我说:“再见!”因为生命无常,未必有缘“再”次相“见”!而是说:“阿弥陀佛!我为您祝福!”因为一句佛号是“无量寿”、“无量光”,彼此真挚恳切地祝福。…

大師兄:我的人生正在改變

文字整理:曾詠邰、攝影:本報 曾毓林、富貴集團提供 【大師兄講座】透過書寫與殯葬服務反思生命意義/大師兄:我的人生正在改變 PTT紅人大師兄“別以為你都知道”巡迴講座· 2022年12月8日吉隆坡富貴生命館培訓禮堂及其他場次 台灣匿名作家大師兄直言,昔日他無法在現實的隙縫裡窺見生命的曙光,因而生中求死,後來到殯儀館工作,是為更貼近死亡,不料自己變成死中求生。如今,他透過書寫找到憂鬱情緒的宣洩出口,藉由文字賦予的力量重新反思生活與生命的價值。 “假使我先離開人世,我想我父親不會燒些什麼給我,說不定,可能是我內心還很憎恨他。 在台灣,當白髮人送黑髮人時,父母會竭盡心力辦好孩子的喪事,尤其是父親送走兒子時,必定挑最好的給兒子。我曾遇過一個案子,一位父親把兒子的遺體送到殯儀館,兒子纏綿病榻已久,骨瘦如柴,我見兒子腳上沒穿鞋,就問父親是否給兒子穿上一雙鞋。父親聽後,聲淚俱下,兒子自出生到死亡,19年來不曾下床行走,他從未看過兒子穿鞋,更不知道兒子要穿多大號的鞋。 這位父親最終給兒子燒了很多東西,腳車、電腦、電視、房子等等。他說,在世我給不了的,他死後我要全部給他,我兒子沒做過什麼,我就燒什麼給他,我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可以沒有病痛地去做這些事。 殯儀館服務的是往生者,還是家屬? 生者給逝去的親人燒東西,是為了彌補心中的愧疚,讓自己少一份遺憾。喪禮是一件很殘酷的事,它讓你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從此失去了一個人,而你接下來要學習過沒有對方的日子,這是一條非常艱苦的路。我常思考,我今天在殯儀館服務的是往生者,還是家屬?我想我應該多花心力去服務在世的人,因為他們大多時候心裡會有許多過不去的坎,我們應該給在世的人多一些關懷。 我也曾经幻想,如若今天是我先走,我父亲会哭吗,他会难过吗,会烧东西给我吗?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没教我什么,他好赌,赌得家庭支离破碎。我跟父亲第一次打架,是我大四的时候,当时我们吵得很凶,打了之后我就带着母亲搬走。自我成年以来,我跟父亲见面不是吵架就是打架。 父亲后来中风,变成植物人,失去说话的能力,我再也没有机会跟他说话。我从小到大的愿望,就是能与他有一个正常的父子对话。我想,他打我,应该是他很恨我。他不曾给我任何肯定,总觉得自己的儿子没出息,做事优柔寡断,爱哭,像个娘娘腔。 假使我比父亲提前离开人世,我要跟他说什么?我觉得,他说不定不会烧东西给我,可能是我内心还很恨他,同时我也真的不知道他懂我什么,或知道我喜欢什么。…

Kaigo长者介护课程,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报道:本刊特约 李秀华、摄影:本报 黄志汉根据《2020年大马人口及房屋普查报告》,马来西亚如今有4个州属的65岁或以上的人口比例超过州内总人口的7%,可被列为老龄化社会,其中原因是出生率降低和预期寿命延长。 然而,政府与社会现有的资源并不足以在老年人的健康、社会福利、照护与起居上提供理想的设施与照护服务。加上家庭结构变迁与少子化现象,老人院,很可能成为老人最终的依归。 孝道,作为儒家的核心概念,“老吾老”自古以来便是华人子孙天经地义之事。在传统价值观念的牵制下,当面对把家中长者送进老人院的抉择时,“孝”与“不孝”自然成为道德拉锯战。然而,无论决定是什么,出发点都是源自于爱,在做决定前,需要重新思考“老人院”对一个家庭与社会的存在意义,并慎重了解老人院的操作与管理方针后才做决定。 联手推出“Kaigo长者介护专业文凭”课程 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星洲日报》 、富贵集团与新纪元大学学院联手推出“Kaigo长者介护专业文凭”课程,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所依、所乐、所安的同时,也维持家庭和谐。 日语中的“Kaigo” 即“介护士”,是接受过较为完整的介护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的介护人员,职责是照顾独立生活苦难的人的生活起居,对象包括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1987年,日本实施了“社会福利及介护士法”,以促进介护行业的发展。 介护士的工作理念如下: 01 | 尊重人的尊严:在介护工作中必须将每一位需要介护的老年人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 02…

独居老人猝死家中/比起医疗照顾,社区支援的建立更是迫在眉睫

报道:本刊 张露华迈入老龄化社会,你最怕的是什么?老来无依?没钱养老?孤独终老?还是死在家中无人知? 过去两年的疫情,或许你也留意到,新闻上经常出现独居者猝死家中,有的是冠病患者,也有的是壮年人,更多的是老人。 若与已经进入超老国的日本比较,我国还只是一个“年轻”的老人国,这种现象提早出现,是否意味着我们进入急速老化的进程中?还是社会结构的改变令邻里关系变得陌生? 有位受访者曾提起,她平常需要电召车服务时,都会联络同一栋公寓的一名电召车邻居。某天她如常约好那位邻居第二天清晨载她去一个地方,可是时间到了却不见踪影,致电也没有接听,她只好再叫其他电召车。 事后她也不以为意,以为那位邻居昏睡或忘记了约定,直至几天后家人到附近餐馆用餐时,听到一群也是电召车司机聊天,提到一位同行在家中猝死,才知道猝死司机原来就是那位邻居。 猝死或老死家中,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一种日益普遍现象,即使以养老政策完善著称的日本,也常出现独居者老死或猝死家中的社会悲剧,更遑论还没有做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大马。 新纪元大学学院乐龄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胡禄铭华团应带头推动社区醒觉运动,关注老人长照问题 曾担任日本与马来西亚政府养老合作项目与政策顾问的胡禄铭博士直言,这的确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日本的老人拥有很多资源,支援力量很充足,但还是发生老人老死家中的问题,这方面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可从3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新纪元大学学院乐龄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胡禄铭 他表示,当我们说日本养老制度好,是从整体上谈老人的福利,从全国平均寿命、养老服务水平、社会养老资源及政府养老政策安排等等,无疑日本是有很多值得东南亚国家学习的地方,并不是针对单独的个案。 “就如我们说某个国家治安很好,但里面还是有一些严重罪案发生。” 他表示,其次即使切入日本老人在家老死的课题,也必须要按它们的老人人口比率来分析。日本老人的人数与长寿度,无论是比率或绝对人口上,都比大马高出很多,若站在同等比较基础上,日本老人在家去世的个案应该比大马高出很多倍,但实际上日本发生的比率还是比大马少。 “当我们评论一个制度的好坏时,要看制度所照顾不到的地方。虽然日本养老制度很好,还是有老人选择独居,这就是制度无法照顾到地方,但政府是会尝试做一些措施补救,如日本一些县市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联络点,通常在邮政局,志愿人士每周固定拨电给独居老人,一旦没有回应,就会去老人家中看望,无形中就会减少死在家中无人发现的情况,这3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也是新纪元大学学院乐龄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的胡禄铭,是抱着同情角度去看待老死或猝死家中无人发现的悲剧,毕竟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

长者骨折住院 多重共病居多 宜挂老人骨科全面照护

星洲日报《医识力》特约 笔录 曾咏邰 陈坤龙医生(Chen Queen Liung)老人医学内科顾问 案例:李公公今年68岁,一天在家里走路时突然头晕,不慎摔倒,导致右髋部受伤,不能站立行走和活动右髋关节。经医院诊断,右髋部股骨颈骨折,必须接受手术。因李公公年事已高,并患有糖尿病,存在多重高危因素,他因而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骨外科医生安抚李公公说,“从前医学不发达的年代,骨折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只能卧床养病,久而久之,并发症重重,生活质量下降,以致寿命缩短。但现在不同了,我们有老人骨科护理。”李公公搔搔头,“老人骨科?干嘛的啊?” 及时诊治 减卧床期免肌失“当一个长者因跌倒造成骨折而需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时,他们不只需要骨外科(orthopaedic)的护理,他们还需要老人骨科(orthogeriatrics)的特别照护,因为他们可能同时患有多重共病,也会因卧床及行动不便衍生种种并发症,这些都需要及时被诊断并进行预防。 为什么他们需要特别的照护?因为骨折如果未经适当治疗,它所导致的死亡率是极高的。比如髋部骨折(hip fracture)是常见老年患者住院接受手术的诊断之一,在全球各地,有10%至40%的病人会在手术后的1个月内死亡,或顺利出院后的1年内,约30%病人会死亡。 出于种种的原因,他们可能再次摔倒,撞到头部导致内部出血,或可能因心脏病发作而亡。因为当髋部发生骨折时,它已经是一个身体衰败的信号,长者身体内的任何器官都会变得衰弱,比如骨折后的一个月,心脏开始变得衰弱,就会导致有心脏病等问题。 其他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尿道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这些都因为病人在手术后不能立即起身走路,长期卧在床上,造成血液循环受阻、血流缓慢、不能很好地清理分泌物、不能正常进食或因疼痛而抗拒进食,导致营养不良及免疫系统衰弱等问题。 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老人骨科必须及时诊断病人身体情况及进行预防,病人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及营养补充也非常重要。一个长者如果躺了超过3天,他们的肌肉就会失去整整1公斤,加上手术带来的压力,也会造成身体分解代谢状况(catabolic…